近日,省科技厅牵头制定了《云南省“科技特派团+农业经营主体”工作方案》,引导广大科技人员下沉生产一线,以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为纽带,以服务农业经营主体为使命任务,打通科技成果转化运用“最后一公里”,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方案》提出,力争到2025年底,实现选派科技特派团对全省129个县(市、区)全覆盖;力争到2026年底,实现科技特派团对有科技需求的国家级、省级农(林)业龙头企业服务全覆盖;力争到2027年底,实现科技特派团对高原特色农业主导产业、重点品类全覆盖。通过利益联结,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推动科技支撑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助力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
《方案》对我省科技特派团工作模式、工作任务等进行优化完善,将优化选派组团方式,在“一县一业一团”选派模式基础上,增加选派“一业一团多县”“一县一团多业”等多种类型科技特派团;鼓励科技特派团吸纳省外高水平专家团队、科技成果推广人员和产业经营人才,鼓励支持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领衔科技特派团和吸纳各层级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鼓励提高州(市)、县(市、区)两级团员占比;从定期征集转变为常态化征集,突出应用导向,把解决农业经营主体最关注、最迫切的科技需求,作为选派科技特派团的主要依据;把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实施一项实用技术成果示范应用,培训不少于一名科技骨干,建立一个成果示范基地,形成一套科学技术普及培训机制作为科技特派团重要任务内容;鼓励支持科技特派团直接参股或通过技术入股等多种方式,与农业经营主体结成利益共同体,强化科技成果转化;鼓励金融机构优先满足科技特派团创新创业信贷需求,加大科技特派团服务的农业经营主体科技金融服务。
此外,《方案》还明确了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科技特派员管理和服务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工作调度机制,加强科技、农业农村、林草等部门对“科技特派团+农业经营主体”工作的整体联动;加大典型引领宣传,形成全社会关注、支持科技特派团工作的良好氛围,激励更多的科技人员投身乡村振兴等。
近日,省科技厅根据《云南省新时代“银龄人才万人计划”实施方案》有关要求,制定《云南省新时代“银龄农业科技特派员”实施方案(试行)》,将在3年内,以专家顾问聘请、项目合作、旅居康养等多种方式,引进留用100名左右“银龄农业科技特派员”,参与云南乡村振兴及农业科学研究、技术研发与推广、创新平台建设等。
《方案》明确,“银龄农业科技特派员”人才来源为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机构)已退休且自愿到云南基层农业经营主体(用人单位)开展科技创新创业和技术服务的科技人员。申报人员能完整胜任科技特派员3年服务期,服务1家及以上农业经营主体(企业或合作社),并辐射带动周边市场经营主体。
《方案》提出,“银龄农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内容为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试验示范与推广;解决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开展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查找科技短板,凝练科技需求等。将实行全过程绩效管理,强化“银龄农业科技特派员”关键农时、关键节点在基层一线服务,开展在线农业技术咨询服务,支持其与用人单位结成利益共同体,在符合相关政策的前提下,强化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其组建科研团队,申报相关省级农业领域科技计划项目。
在经费保障方面,《方案》明确“银龄农业科技特派员”专项经费标准为每人每年5万元,省科技厅按年度拨付至用人单位。用人单位根据工作方式确定专项经费之外的薪酬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