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省第十一次党代会 | 夯实基础设施 积蓄发展动能
来源:     时间:2021/11/17 9:22:53     点击数:     [打印 ]

我省加快推进路网电网水网等工程建设

“一带一路”建设标志性工程——中老铁路喜报频传,开通运营进入倒计时;多个大型水电站建成投产,云南基本建成国家重要水电基地;滇中引水工程建设持续提速。近年来,云南按下基础设施建设加速键,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石。5年来,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支撑性工程来抓,以大思路、大手笔、大项目引领,加大力度、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我省先后布局实施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5年大会战,掀起“五网”建设高潮,启动基础设施“双十”重大工程。一批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不断开工建设、竣工投用,为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基础设施条件的不断完善,为云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突出抓好综合交通重大工程,奋力向交通强省目标迈进。全省综合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呈跨越式增长,“十三五”期间,全省综合交通完成投资1.15万亿元,是“十二五”的2.4倍。其中,2018年至2020年公路水运投资连续3年位居全国第一。5年来,全省铁路运营里程新增1573公里,达到4233公里,居全国第19位。公路总里程达29.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新增5000公里,达到9006公里,总里程跃居全国第二;129个县(市、区)全部实现通高等级公路。全省运营民用机场15个,通用机场3个。其中,旅客吞吐量百万级机场7个,成为全国百万级机场最多的省份之一。航道里程增加855公里,达5108公里。

加速“两基地一枢纽”建设,促进能源保障网全面覆盖。随着乌东德水电站等一批标志性工程相继建成投产,我省基本建成国家重要水电基地。全省电力装机跃上1亿千瓦台阶,居全国第七。截至2020年底,全省水电装机7556万千瓦,居全国第二。建成10条跨省区外送电直流通道,西电东送通道能力提升至4540万千瓦。中缅油气管道稳定运行,成为我国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云南“缺油少气”的格局得到彻底改变。原油、成品油、天然气三大管网格局基本形成,全省油气管道总里程超过6000公里。

补齐水利工程短板,全面提升供水安全保障水平。5年来,全省供水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升,累计建成水库7111座,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达204亿立方米。重点水网项目建设加快实施,云南省10件重大水利工程列入2014年国务院确定的172项重大水利建设计划,其中,滇中引水工程全面开工建设、牛栏江—滇池补水等3件重大工程竣工验收、文山德厚水库等6件重大工程进入扫尾阶段,云南也成为全国最早实现列入项目全部开工建设的省份。通过深入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省农村集中供水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两项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网络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全省光缆线路长度达224万公里,居全国第九、西部第二。移动基站总数达到33.1万个,4G基站总数达到21.5万个,居全国第九、西部第二,4G网络覆盖全省92%的自然村;5G基站建成20389个,覆盖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

全面推进物流网建设,有力支撑现代物流业发展。5年来,我省重点实施多式联运、智慧物流、电商物流、跨境物流、冷链物流、城乡配送、企业培育、园区示范等重点工程,昆明、红河(河口)、大理、德宏(瑞丽)、西双版纳(磨憨)入选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形成了衔接成渝双城经济圈、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的国内多式联运物流网,对外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国际物流通道建设持续推进。

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增添后劲。着眼未来,云南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基础设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助力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畅通大通道 提速大发展

从一个个交通项目构想,到一条条道路航线的畅通,再到一次次便捷高效的出行。5年来,云南抢抓窗口期、用好机遇期、跑出加速度、当好先行官,全力推动交通运输破瓶颈、补短板、惠民生、提品质……综合交通运输实现了从基本缓解到基本适应的重大转变,交通成为云南变化最大、群众感受最深、成效最为明显的行业之一。

喜迎省第十一次党代会 | 夯实基础设施 积蓄发展动能

香丽高速金沙江特大桥

综合立体交通运输网络的持续完善,为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了坚强的交通运输保障。

构建新优势 综合交通网络日益完善

“东有西部陆海新通道、西有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南有辐射中心建设、北有成渝双城经济圈。”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迫切需要云南加快探索对内衔接配套、对外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和通达条件。

“十三五”以来,围绕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功能定位,全省交通运输部门积极探索,主动作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大交通网络。

2015年以来,以一年通航一个机场的速度,我省迎来了宁蒗泸沽湖、沧源佤山、澜沧景迈3个民用机场和兰坪、陇川、弥勒3个通用机场的正式通航;先后完成了西双版纳、芒市、大理、腾冲机场等改扩建项目。截至2020年底,全省共开通客货运航线666条,国内外通航城市169个,累计开通南亚东南亚客货运航线55条,通航城市33个,基本实现南亚东南亚首都航线全覆盖。

立足国内大循环市场和全国铁路大运输格局,我省加快完善高效率的全程服务体系和高品质的产品供给体系,构建1、2、3小时高铁出行圈和1、2、3天快货物流圈。聚焦客运零换乘组织和货运无缝化衔接,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并与机场高效衔接,完善货运枢纽集疏运体系、城市配送体系、多式联运体系、换装转运体系四位一体功能,助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

以县域高速公路“能通全通”、“互联互通”工程为重点抓手,高速公路建设大干快上,形成热潮。2017年,12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2018年,5个高速公路项目建成通车;2019年,全省高速公路里程突破6000公里,90个县通高速公路,2020年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000公里,129个县(市、区)全部通高等级公路。

与此同时,面向南亚东南亚国际大通道加快建设。以昆明为中心的“七出省五出境”高速公路主通道基本成型,“八出省五出境”铁路大能力通道建设加快推进,“两网络一枢纽”航空网逐步形成,“两出省三出境”水路通道稳步推进,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发展势头良好,实现了集装箱运输零突破。

在“真金白银”投入下,我省公路、铁路、民航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通车里程不断增加、标准不断提高,通航线路不断丰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云南在全国率先形成了铁路、公路、民航、水运、邮政“大交通”管理体制。

随着大交通网络的日益完善,云南正从全国交通末梢变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枢纽前沿。

探索新发展 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

2020年12月30日,大理至临沧铁路正式开通,彩云之南又添钢铁“动脉”,临沧各族儿女期盼百年的铁路梦终于成真。“这条铁路的建成开通,对临沧意义重大,扭转了我们交通不便的困局,未来我们在招商引资、发展旅游业、特色农业等方面都有了更大的操作空间。”临沧市发改委负责人说。

依托着铁路这条强劲的“大动脉”,沿线各县抢抓机遇,谋划发展。作为大临铁路的北大门,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围绕货运大仓站打造工业物流园区,通过“1(肉牛)+3(红血梨、核桃、烟草)+N(特色农作物)”发展模式,布局特色农业,同时充分利用大理至巍山时空距离缩短的机会,发掘当地旅游资源;南涧彝族自治县借势补强交通基础设施,与铁路形成联动,开发当地农业、旅游资源;在火车进入临沧市的第一站云县,当地不少企业正积极探索围绕铁路谋划企业未来。

放眼云岭,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也打开了发展的大门。“云品”出滇更便捷,群众出行更顺畅,旅游、大数据、物流等产业迎来了发展新机遇,乡村振兴的步伐更有力。

当下,正值宁蒗彝族自治县2700冰糖心丑苹果的采摘期,也是糖分汇聚最佳时期。在云南航空产业投资集团的帮扶下,宁蒗2700冰糖心丑苹果坐上飞机“飞”出了小凉山,销往全国。无独有偶,今年西双版纳机场货邮货源增加到了茶、花、果、药、菌、蔬、肉多个品种;滇西地区的沃柑、葡萄等果蔬产品也陆续采取了陆运转航空到丽江机场进行发运;航空货运与乡村振兴的深入融合,搭建起原产地到目的地空中运输通道,让绿色优质的云南特色农副产品飘香各地。

朝辞彩云南,夕至大上海,高铁让云南人出行日行千里;联网售票、刷码乘车、“无纸化”乘机等智慧交通,让出行不再苦恼;服务区像景区一样,吃喝玩乐可以一站搞定……人们的出行因为交通的发展而变得获得感十足。通过积极打造全域旅游,云南全面启动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稳步推进沪昆客专、南昆客专、昆楚大铁路等美丽铁路建设,高标准建成昆明至丽江、昆明至西双版纳、昆明主城区至长水国际机场3条美丽高速公路,怒江美丽公路成为网红打卡点,服务区成为旅行新亮点,全力助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从走得了到走得好,从苦于出行化作乐享其中,从沿海到沿边、从边疆到内陆,从国内到国际,5年来,交通运输的巨变,已经成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缩影。启航新征程,云南将紧紧抓住交通强国试点省份建设机遇,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努力开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亲历感言

“十三五”以来,我省全力实施综合交通建设5年会战,着力构建“七出省五出境”高速公路网、“两出省三出境”水运通道网、“八出省五出境”铁路网、覆盖全国和南亚东南亚的航空网,形成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大幅提高我省通往内陆和沿海地区交通的便捷程度,明显提升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效应,提高服务内陆省(区、市)拓展南亚东南亚市场的能力和水平,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省交通运输厅总规划师张发春

2016年以来,我在中老铁路第一长隧安定隧道奋战了5个年头,战涌水、斗塌方,过程之中尝尽了各种艰辛。作为一名铁路建设者,能够参与这样的重点项目建设,令我倍感荣幸和振奋。我看好云南的发展,交通强国,铁路先行,随着路网建设的持续完善,云南前景可期。

——中铁五局玉磨铁路项目部总工程师叶胜

多年来,水资源极度匮乏已成为滇中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作为我国在建最大引水工程,滇中引水工程正是为了破解这一问题,优化云南水资源配置的重大战略性基础工程。从项目进场开始,我们每一个参建人员都秉持一个信念,那就是无论面对再大的困难,都要把项目建设好。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践行、传承、发扬劳模精神,为云岭大地基础设施建设贡献力量。

——中铁八局昆明公司副总经理李永山

近5年是芒市机场高速发展的5年。机场跑道延长工程竣工,航空口岸对外开放通过国家验收,首条国际航线开通,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200万人次……一系列成绩的取得,为助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航空运输保障。目前,芒市机场正全力推进国际货运库和候机楼增容改造项目建设,机场T2新建候机楼工程也纳入议程。芒市机场正用行动为“民航强省”助力。

——德宏芒市机场改扩建工程建设指挥部综合办公室副主任刘思远

新基建筑牢发展之基

玉溪新兴钢铁有限公司有一座基于5G的数字孪生透明工厂。在厂区内,工人只需坐在室内,通过“5G+无人行车”,操控座椅上的手柄,借助AR就实现了厂区内多台行车远程可看、可控、可管,远离有毒有害工作现场。

“采用5G、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打造的数字孪生透明工厂,让原本互不相通的信息在孪生空间实现交互,让数据在厂区内全流程流通,成功实现厂区内行车人工远程操控,每年可节约人工成本300万元,工作效率提升60%。”玉溪新兴钢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借助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新基建能够充分发挥和释放数据的红利价值,将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转化为数据流、价值流,实现要素设施共享、开放协同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韧性。

今年以来,云南航空产业投资集团持续推进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昆明机场与云南移动率先开通5G试验基站,加快推进一张脸走遍机场基础平台及应用项目、自助行李托运设备项目、旅客全流程服务系统项目和行李全流程追踪项目建设,昆明机场行李标签自动识别成功率从93.53%提升至98.14%,人工分拣率从6.14%降至2.02%。在全省范围内,云南电信与文山铝业密切合作,共同打造了5G+智能透明工厂,持续推动文山铝业数字化转型;云南移动开展了红塔5G智慧工厂、迪庆普朗铜矿5G智慧矿山、神火铝业5G边缘云有色金属智慧工厂等多个5G智慧应用;云南联通通过自研5G智慧云农和5G网联无人机平台获得良好的市场口碑,同时与腾俊物流合作建设5G智慧物流园,打造智能仓库行业应用样板项目。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构建服务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融合化创新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深入探索中,我省以新基建筑牢高质量发展之基。

生态水网惠及民生

“以前一到雨季,水龙头出来的水都是浑浊的,需要用水缸静置几天才能饮用。现在水龙头一打开,就可以用上放心水,不但方便,而且干净。”昌宁县柯街镇沙坝社区鹅头山片区管水员张师傅说。

昌宁县为彻底解决鹅头山等6个村民小组1464人因取水点泉眼出水点下移、水源供水不足、输水管道老化、管道沿途淤积严重等问题导致的季节性缺水和水质浑浊情况,更换部分破损管道和接头,加固该片区取水坝,对取水池淤泥进行清淤。并通过新建50立方米蓄水池1座,安装日处理200立方米净水设备1台,将2019年建成的小型农田重点县项目的输水管道接入净水设备处理后并入蓄水池及管网,及时进行补水。工程已于8月25日调试验收后投入使用。

5年来,我省坚持科学规划、系统治理,全面加快现代水网建设,城乡供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昌宁县正是其中获益的典型。5年间,我省坚持突出重点、精准施策,持续加力民生水利工作,群众受益程度进一步提升。

“通过深入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深入践行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说。

  • +
  • -